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成语解释

100字成语故事,成语故事中的智慧哲理

100字成语故事?成语故事的现代改编那么,100字成语故事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成语故事篇1:井底之蛙从前,有一只青蛙住在一个井里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有些人因为缺乏见识而自以为是,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。

成语故事篇2:滥竽充数战国时,齐宣王特别喜欢听竽的大合奏,专门成立了三百人的大乐队。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不会吹竽,他混进了乐队里,摇头晃脑地“假吹”,似乎比任何人都投入。齐宣王去世,继位的齐愍王喜欢听独奏,南郭先生无法再混充下去,只好悄悄溜走了。

成语故事篇3:孟母三迁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,人称“亚圣”。他三岁那年,父亲去世了。开始,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,常看到出殡的场面,孟母怕影响他学习,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。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行,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。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,就喜欢读书了。于是,他们才住了下来,不再搬家了。

成语故事篇4:画蛇添足战国时,楚国一座寺庙的主人,送给看守庙宇的几个人一壶酒。人多酒少,不够喝。有人提议,谁先画完一条蛇,这壶酒就归谁。一人先画好了,看别人还在画,他又给蛇画了四只脚。这时,另一个人也画好了,那人说:“没有脚,你画的不是蛇。”

成语故事篇5:买椟还珠战国时,有个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珠宝。他用上等的木料做成一个盒子,然后用香料来熏烤,再刻上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图案,镶嵌上翡翠、珠玉等装饰物,把这个盒子装扮得无比精致,然后才把一颗极其珍贵的珍珠装在里面。不一会儿,一个买主来了,他看到这个盒子,喜欢极了。于是,他买下了它。可是,这位买主却打开盒子,取出珍珠还给商人,只拿着盒子走了。

成语故事篇6:乐不思蜀三国时期,刘备占据蜀地,建立蜀国。他死后,儿子刘禅继位,又称刘阿斗。刘禅昏庸无能,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,公元263年,蜀国就被魏所灭。刘禅投降后,魏王曹髦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“安乐公”称号,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。在一次宴会上,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。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,都非常难过,刘禅却对司马昭说:“此间乐,不思蜀。”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。

成语故事篇7:邯郸学步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,据说这个地方的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。燕国有位少年不辞辛苦来到邯郸要学这里的人走路。他一边观察邯郸人的走路姿势,一边学***模仿。可没有几天,他就坚持不下来了,越学越别扭,越走越不自然。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,而且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动作也忘了,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。

成语故事篇8:自相矛盾战国时期,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。他夸耀自己的矛锐利无比,可以刺穿任何盾牌。紧接着,他又推销自己的盾牌坚固异常,可以挡住任何矛的攻击。这时,人群中有人问: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,会怎么样?”这个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,这就是自相矛盾。

成语故事篇9:杯弓蛇影春秋时期,楚国有个名叫乐广的人,请客吃饭。他的朋友在喝酒时,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蛇的影子在晃动。朋友觉得恶心,但还是勉强把酒喝了下去。喝完后,总觉得心里不舒服。乐广知道后,认为是朋友误会了,于是重新请客吃饭。这次朋友看见杯子里真的有一条蛇,原来是墙上挂着的弓的影子。

成语故事篇10:杞人忧天古时候有个人叫杞国人,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,自己会被压死。这种毫无根据的担忧,使他吃不下饭、睡不好觉。后来,人们用“杞人忧天”来形容那些不必要的担忧。

成语故事篇11:不耻下问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。他教育学生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,不怕向别人请教问题。他说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意思是有智慧的人应该喜欢学习,并且不以向别人请教为耻辱。

成语故事篇12:韦编三绝孔子非常勤奋地学习,《易经》这部书他读了很多遍。他把串联竹简的韦编翻来覆去地看,以至于韦编都断了好几次。这就是成语“韦编三绝”的来源,形容勤奋读书。

成语故事篇13:悬梁刺股东汉时期有个人叫孙敬,他非常好学。为了防止自己读书时打瞌睡,他把头发悬在房梁上。另一个时期,有个人叫苏秦,他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醒脑。这两个故事分别演变成了“悬梁”和“刺股”两个成语,用来形容刻苦学习。

成语故事篇14:囊萤映雪晋朝时有个人叫车胤,他家境贫寒,但非常好学。夏天的夜晚,他把萤火虫装在纱囊里,用来照明读书。另一个时期,有个人叫孙康,他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。这两个故事分别演变成了“囊萤”和“映雪”两个成语,用来形容刻苦学习。

成语故事篇15:牛角挂书唐朝时有个人叫李密,他骑牛上学时,在牛角上挂一本《汉书》。有一次,他边走边读《汉书》,不小心撞到了宰相杨素。杨素见他如此好学,非常赞赏他。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“牛角挂书”,用来形容勤奋读书。

成语故事篇16: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个人叫匡衡,他家境贫寒,但非常好学。为了节省灯油钱,他在墙壁上凿了一个洞,借邻居家的灯光看书。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“凿壁偷光”,用来形容刻苦学习。

成语故事篇17:焚膏继晷唐代有个人叫韩愈,他非常勤奋地读书。他经常点燃膏油(一种照明用的油脂)直到深夜。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“焚膏继晷”,用来形容勤奋学习。

成语故事篇18:圆木警枕宋朝时有个人叫范仲淹,他非常好学。为了提醒自己珍惜时间,他用一段圆木做枕头。每当头一碰到圆木,就会滚动起来,惊醒他继续读书。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“圆木警枕”,用来形容刻苦学习。

成语故事篇19:铁砚磨穿唐朝时有个人叫王羲之,他勤奋练习书法。他用铁砚台磨墨汁练习书法,久而久之,砚台底部被磨穿了。这个故事演变成了成语“铁砚磨穿”,用来形容刻苦学习。

成语故事1:乐广解惑

乐广请朋友喝酒,朋友酒杯中有小蛇影子,心中厌恶,但仍把酒喝了。乐广查看后发现是墙上弓的影子,解释给朋友听后,朋友的病立刻好了。

成语故事2:拔苗助长

一个农民希望禾苗快点长高,于是将禾苗一一拔高,结果禾苗全部枯死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。

成语故事3:破釜沉舟

南北朝时,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,宗悫回答愿乘长风,破万里浪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目标。

成语故事4:不耻下问

《诗经》中的凡伯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,但他对奸臣十分愤慨,写了一首诗抨击他们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不要害怕向别人请教,也不要害怕批评。

以上就是100字成语故事的全部内容,成语故事的现代改编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箱: 351644088@qq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