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相矛盾的成语?自相矛盾成语接龙那么,自相矛盾的成语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自相矛盾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,它的基本含义是比喻一个人说话、行动前后抵触,不一致。这个成语也可以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韩非子·难一》。
成语故事
自相矛盾的故事源自战国时期,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。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,说:“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!”然后,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,说:“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!”市场上的人质问他:“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,它们将怎么样?”那个人无法回答。众人嘲笑他。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,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。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,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。
成语运用
自相矛盾的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引用,例如在北齐·魏收《魏书·李兴业传》中有:“卿言岂非自相矛盾”。宋·李防《大宋故东海徐公墓志铭》中有:“比以和解为请,复用决战,即是自相矛盾,于尔得不危乎”。这个成语也被用于现代汉语中,例如在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中有:“英勇战斗于前,又放弃土地在后,不是自相矛盾吗”。
成语寓意
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要讲求实际,恰如其份,切不可有市侩习气,言过其实,自吹自擂。这个商人乱吹一气,说话自相矛盾,结果闹出笑话,失信于人。这种不老实的态度,是不可取的。该成语还告诉人们,说话、做事都要实事求是,凡事三思而后行。说话或做事要前后一致,免得最后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,被人问得哑口无言。
成语的现代理解和应用场景
以上就是自相矛盾的成语的全部内容,自相矛盾成语接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