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节日语大全

中国喜庆节日,欢快歌曲活跃气氛100首

中国喜庆节日?.那么,中国喜庆节日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2024年节日表

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。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。
新的一年已经开始。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,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。
春节原名“元旦”,隋代杜台卿在《五烛宝典》中说:“正月为端月,其一日为元日,亦云正朝,亦云元朔。”“元”的本意为“头”,后引申为“开始”,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,春季的头一天,正月的头一天,所以称为“三元”;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所以又称“三朝”;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,所以又称“元朔”。宋吴自牧在《梦梁录》中解释:“正月朔日,谓之元旦”。《说文解字》中对“旦”字的解释为“从日见一上,一,地也。”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,就是早晨的意思。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,正月的第一个早晨,所以称“元旦”和“正旦”。
除上述称谓外,春节还称“开年”、“开岁”、“芳岁”、“华岁”等,在诸多称谓中以称“元旦”最普遍,时间最长久。

2024年所有节日大全一览表

1. 除夕——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(公历1月22日)。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,叫做“守岁”。除夕这一天,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,还要贴门神、贴春联、贴年画、挂门笼,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。2. 春节——农历正月初一(公历1月23日)。春节习俗,一般以吃年糕、饺子、汤圆、大肉丸、全鱼、美酒、苹果、花生、瓜子、糖果、香茗及肴馔为主;并伴有掸扬尘、洗被褥、备年货、贴春联、贴年画(门神钟馗)、包饺子贴剪纸、贴窗花、贴福字、点蜡烛、点旺火、放鞭炮、给压岁钱、拜年、走亲戚、送年礼、上祖坟、逛花市、闹社火等众多活动,极尽天伦之乐。3. 元宵节——农历正月十五(公历2月6日)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其为“宵”,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。又称为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。中国幅员辽阔,历史悠久,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,其中吃元宵、赏花灯、舞龙、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。

2024年穆斯林节日表

春节期间要贴春联,春联也叫门对,春贴,对子等。它以工整、对偶、简洁、精巧的文字描写时代背景,抒发美好祝愿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,家家户户都要精选春联贴在门上,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。

2024法定假日日历一览表

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,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。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,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。
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,“和”字就是“合”;饺子的饺和“交”谐音,“合”和“交”又有相聚之意,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。
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。正月初一前有祭灶、祭祖等仪式;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、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;节后半月又
是元宵节,其时花灯满城,游人满街,盛况空前,元宵节过后,春节才算结束了。

2024年特殊节日

中国传统的七大节日:
1、春节:农历正月初一,春节是我国最盛大、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。俗称“过年”。家家户户阖家欢聚,一起吃年夜饭,称“团年”。然后一起守岁,叙旧话新。当新年来临时,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。各地有守岁、贴春联、敲锣打鼓、张灯结彩、拜年、舞狮子、耍龙灯、演社火、逛花市、赏灯会等习俗。
2、元宵节:农历正月十五夜,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灯节。正月十五闹元宵,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。元宵之夜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人们赏灯,猜灯谜,吃元宵。
3、清明节: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。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,春光明媚,桃红柳绿。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“士甘焚死不公侯”的介子推。清明寒食期间,民间有禁火寒食、祭祖扫墓、踏青郊游、荡秋千、放风筝、拔河、斗鸡、戴柳、斗草、打球等传统活动。
4、端午节:农历五月初五,又称端阳、重五、端五节。早在周朝,就有“五月五日,蓄兰而沐”的习俗。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。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与悼念屈原有关。端午节有吃粽子、划龙舟、挂艾枝、悬菖蒲、饮雄黄酒等优良传统。
5、七夕节:农历七月初七,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,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。这一天,民间有向乞巧的习俗。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。因此,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。
6、中秋节:农历八月十五。中秋之夜,除了赏月、祭月、吃月饼。此夜,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,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。远在他乡的游子,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所以,中秋又称“团圆节”。
7、重阳节:农历九月初九,活动极为丰富,有登高、赏菊、喝菊花酒、吃重阳糕、插茱萸等。重阳节又是“老人节”,老人们在这一天登高以锻炼体魄。

以上就是中国喜庆节日的全部内容,节等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本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

为您推荐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邮箱: 351644088@qq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